魔數Math-Magics~「三巧板」之教學相長

每年寒暑假,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北(台北)、中(彰化)、南(高雄)三處辦公室都會舉辦學生科學營活動,筆者除了長期協助北區的課程規劃,近幾年也都會固定支援中區冬夏令營的數學課程設計。由於彰化遠哲低、中、高年級都有開課,因此有很多學生每年都會回流參加,甚至是兄弟姐妹一起參加,故而所有科學與數學的課程都要每年更換,或說是每位講師都至少要有12種不同的教案設計,依低、中、高年級的差異,以每4種課程為一個週期,或每12種課程為一個週期更換菜色,才足以應付這些「市場需求」。


今年筆者主打〈百變三明治〉DIY操作,此一課程設計在上一週期已跑過一輪,但這次在平面引導上做了大翻修,改為「三巧板」等積變換的極值探索。由於同一個課程,筆者得以多次在北、中兩地,依國中、國小(中、高年級)學生的不同層度引導,因此筆者有機會看到不同學生各式各樣的思考與回饋,以下即分享「三巧板」等積變換的操作設計與筆者教學相長之處。
【教學目的】1. 增進平面幾何多邊形的操作拼貼及變換思維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 強化等面積變換下的幾何驗證。

【教學內容】1. 認識並製作「三巧板」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 操作並拼貼三巧板等積變換下的多邊形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. 察覺並分析三巧板等積變換下周長的最大值與最小值。
教學對象國小中年級以上,分組上課,每組56人。
【教學時間】30分鐘。
【操作器材】每位學員一張正方形色紙、一把剪刀或美工刀。
【教學流程】
0. 課前準備:色紙、製作教學ppt.檔。

1. 製作三巧板:(流程如圖一
       a. 摺出正方形色紙的對角線,延對角線將正方形色紙剪成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。
b. 取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,摺出對稱軸,再剪開得兩個更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。


2. 三巧板的面積分析:
       利用+、-、×、÷與=來表示三巧板零件之間的面積關係:(如圖二



3. 三巧板的等積變換拼組:
       利用三巧板依序拼組下列多邊形:(如圖三
              1. 正方形。 2. 矩形(長方形)。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3. 平行四邊形。 4. 等腰梯形。 5. 等腰直角三角形。


說明:正方形只是剪紙程序的逆向還原,由於學生的圖像感都還很強,故無難度,至於矩形、平行四邊形與等腰梯形,其挑戰難度雖漸次提升,但學生只需稍加嘗試,也都迎刃而解,其目的在於讓學生適當紀錄拼貼的答案之後,能察覺並欣賞彼此間的變化差異,僅在於某個小零件的位置與方位的調整。較為有趣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拼組操作,本題若設計在正方形之後,學生多半都是順便拼組完成,但若設計在所有四邊形都拼好之後,卻會發現不少學生突然沒了方向感,需要好一段時間的摸索才又抓回圖感
4. 三巧板等積變換下的周長大小:
       引領學生認識所謂的「等積變換」之後,要小組在指定時間(約3min)內,想辦法確定何者的周長為最大?何者的周長為最小?

    答案:周長最大的有平行四邊形、等腰梯形與等腰直角三角形;周長最小的是正方形
說明:1. 此問題不限定方法,可以量量看、算算看或比比看。學生多半會從鉛筆盒中拿出短尺開始量測剛才剪拼好的「色紙拼圖」,但因時間有限,個人不易全數量測計算完畢,故會促使少數的小組分工合作。然而一旦分工下去,也就限定了組員的思考方法。雖然大家都是量量看,但方法卻不盡相同,有些學生只是不經思考地量測四個邊長,然後相加,有些學生會善用多邊形等邊的性質,來漸少工作量。特別的是,在眾多梯次的營對課程中,筆者曾遇到一組學生以精巧的方法執行量測動作:當大家都在辛苦地以短尺量測大張的色紙拼圖時,這組學生只需輕輕鬆鬆地量測講義上小小的拼圖紀錄。此外,本題周長最大的有3個圖形,但多數的小組還是習慣只回答一個標準答案。
備註:本題若純粹依賴測量的方法,客觀上即會發生每個人剪紙與測量誤差的技術問題,而真的只給出一個最大值。
2. 由於參加國中營隊的多半都是七年級升八年級的學生,此時學生尚未學習氏定理,故本題幾乎無人能算。但也發現一些高年級或國中學生,並不完全仰賴測量的結果來判定周長的大小。他們只是適當地區分三巧板的零件邊長,然後在講義的拼圖紀錄上,畫下不同線段等長的記號(如圖四),即可判斷平行四邊形、等腰梯形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長相等(都是42綠),且其值大於長方形的周長(6紅),最後只需做必要的測量,即可判斷正方形的周長最小(4綠)

3. 有了上述經驗之後,筆者在後續的營隊課程中,便在探索周長大小的問題之前,刻意引導判別三巧板零件的邊長關係(如圖五),讓學生認識綠色記號的線段即為原正方形色紙的邊長;紅色記號的線段即為原正方形色紙對角線長的一半。此時會有較多學生善用此一觀點精簡量測周長的工作,但也反而看到不少學生莫名且錯誤地將紅色記號的線段長記為1,綠色記號的線段長記為2



4. 經過上述的修正教學之後,筆者曾嘗試在高年級的課程限定不能用尺量測,不少學生變得束手無策,最後只能投降猜猜看,但也有學生用圖四的方法紀錄之後,只需比比看2個綠色記號的線段與3個紅色記號的線段的大小,便可精準下結論。至於圖六逆向的「互補」手法,則是今年最讓筆者教學相長的數學思維。


5. 百變三明治DIY製作及其等積變換下的表面積大小:
       繼三巧板的操作與探索之後,皆下來引領學生製作〈百變三明治〉DIY及其等(體)積變換之下的表面積大小的探索活動。

【相關閱讀】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《發現月刊》魔數專欄
1. 144 ~ 彭良禎,〈「百變方塊」趣味數學教學設計分享〉。
2. 146 ~ 彭良禎,「百變三明治」趣味數學教學設計分享〉。


文.台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數學科教師 彭良禎

留言

熱門文章